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流行音樂的文化 Cultures of Popular Music

流行音樂的文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450473
Andy Bennett/著
孫憶南/譯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2004年8月20日
107.00  元
HK$ 90.95  







叢書系列:文化湯
規格:平裝 / 264頁 / 15*23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文化湯


社會科學 > 文化研究 > 其他















「X世代」是指誰?這個字眼是怎麼出現的?
搖頭丸、流行音樂及舞廳文化曾引發什麼樣的恐慌?
二次大戰以來,青年文化與流行音樂之間的關係如何演變?
透過全球觀點,我們又可以從這些現象當中得到什麼樣的啟示?

  本書從搖滾與迷幻流行等樂種開始,一路談到叛客(龐克)與重金屬,以及rap、rave與techno等各類曲風的起源,並透過活潑生動的文字,勾勒出戰後流行音樂的文化、社會與歷史概況。作者Andy Bennett不僅從社會學、媒體研究與文化研究的角度切入,更突破傳統英美觀點,大量引述德國、荷蘭、瑞典、以色列、澳洲、紐西蘭、墨西哥、日本、俄羅斯、匈牙利等地的實例及相關研究,讓我們一覽全球青年文化與流行音樂之間的文化關係。

作者簡介
  Andy Bennett:任教於英國瑟瑞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主授社會學課程,先前亦曾投身於法蘭克福搖滾車計畫(Rockmobil project)。著有《流行音樂與青年文化:音樂、身份認同與地位》,同時也是《吉他文化》的作者之一。目前擔任國際流行音樂研究協會(IASPM)的英國暨愛爾蘭分會主席,以及英國社會學協會(BSA)青年研究組的共同召集人。

譯者簡介
  孫憶南: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蒙特瑞國際學院翻譯碩士,現居加拿大溫哥華,從事自由翻譯。譯有《美國天使》(Angels in America,時報出版)。



中文版序─尋覓流行音樂的「文化聲音」4

英文版序 6

導言 13

1. 戰後時期的年與搖滾樂 21

戰後年輕族群市場的發展 23
技滾樂的文化衝擊 26
搖滾樂尋找偶像 29
做為「全球」音樂的搖滾樂 32
戰後青年文化與CCCS 35
結語 41
延伸閱讀 41

2. 六○年代搖滾、政治與反文化 43

反文化 45
音樂、迷幻藥與反文化 49
反越戰活動 54
民權運動 56
反文化意識型態與非西方年輕族群 59
結語 63
延伸閱讀 64

3. 重金屬 67

重金屬的起源 68
重金屬與性別 74
極端金屬、青年與後工業社會 79
重金屬、撒旦崇拜與青少年自殺 81
結語 86
延伸閱讀 86

4. 叛客(龐克)與龐克搖滾 89

叛客(龐克)的起源 90
英國無政府 93
叛客(龐克)風格 95
全球脈絡下的叛客(龐克) 102
結語 108
延伸閱讀 109

5. 雷鬼與拉斯達文化 111

雷鬼的起源 112
雷鬼樂與拉斯達教 114
雷鬼樂在英國 118
英國白人青年與雷鬼樂 122
雷鬼樂與澳洲原住民青年 126
結語 127
延伸閱讀 128

6. 饒舌與嘻哈文化 131

饒舌與嘻哈的起源 132
嘻哈與非洲民族的離散 136
做為全球資源的嘻哈 138
嘻哈在西歐 139
日本與大洋洲的嘻哈 146
結語 148
延伸閱讀 149

7. 邦加拉與現代南亞舞曲 151

邦加拉的起源與發展 152
邦加拉節拍與南亞裔青年 154
後邦加拉的南亞舞曲 156
新的南亞裔青年身份認同 160
結語 166
延伸閱讀 167

8. 當代舞曲與舞廳文化 169

當代舞曲的起源 170
舞曲、科技以及DJ的角色 172
新的衛道恐慌 175
「舞廳文化」與「新部族」 177
舞曲與新社會運動 185
舞曲與性別 187
結語 190
延伸閱讀 190

9. 青年與音樂創作 193

青年、音樂創作與搖滾樂 194
組成樂團 196
音樂創作與身份認同 199
女性與音樂創作 203
音樂創作與教育 208
結語 211
延伸閱讀 212

10.誰的世代?青年、音樂與懷舊 213

誰的世代? 214
青年的「黃金時代」 218
X世代 219
結語 225
延伸閱讀 226

名詞解釋 231

引用資料 245



中文版序

尋覓流行音樂的「文化聲音」

  以流行音樂作為社會常的研究主題,正如英國學者Simon Frith 所言,是「上帝的恩賜」:因為既可「享受」音樂,與他人分享你的音樂品味,又可將個人的聆聽經驗拉高到抽象思考的層次。但是,一般相信,有主見; 耳朵挑剔的樂迷是不太需要社會學這門學問的,反倒是社會學者或樂評人該好好訓練他們的耳朵;站在會學者的角度,倒過來批評好像也成立。這樣的對峙源自於一個不容易處理的問題:音樂的美學感知力與當代流行文化形塑間的關聯性。對研究者或樂評者而言,這是個嚴肅的議題,對於一般的樂迷亦是如此,不管你偏愛特定音樂類型或是個音樂雜食者,當你與他人爭論或評判音樂的好與壞時,不也是嚴肅待之嗎?

  本書作者不直接處理這個棘手的問題,反之,他以讀者熟悉的音樂類型演變做為起點,從歷史座標中整理出這個關聯性。做為社會學式的教科書,本書的優點是從人們習以為常的線性時間流中,去尋找社會─文化的作用力,並以描繪其塑造流行音樂文化的立體圖像。作者的初衷,是要讀者從個人的音樂品味中,去感受並思索「集體性」的文化與社會意義。以「集體性」就是戰後資本主義經濟模式下的青年流行文化的群體感。

  自二十世紀初起,英美流行音樂的感染力便無遠弗屆。它總是帶著「現代化」的啟印,伴隨著世界各地都會消費文化的發展而流竄著。由於它所帶領的消費風潮以及被當地音樂創作傚仿與挪用的樂風,誠如作者所言,使得英美流行音樂可以「有效地在非英美」的環境中『本土化』」,因此作者也相當盡買地論及非英美地區的音樂概況。對於台灣的讀者及樂迷而言,書中論及的脈絡,從戰後五○年代貓王的rock and roll,六○年代的rock,及至於重金屬、龐克、雷鬼,一直到晚近各式各樣的電子舞曲與嘻哈音樂類型,應該不會感到生疏才對。由於音樂載體的科技發展,使得這些音樂類型得以跨越時空的限制,脫離既有的社會脈絡而在新的脈絡中流傳,創新。以本書第六章談論的饒舌樂為例,繞舌音樂既承接了美國黑人流行音樂文化,而在新的都會生活的社會經濟與數位科技的創新利用下,形成了新的類型。這是一普遍化的趨勢,亦即,每一種音樂類型的崛起與被接受,必然是從既有的音樂傳統,科技中介(樂器使用、音樂錄製與閱聽人接受方式)與音樂的社會屬性中產生。但另一方面,音樂又是一個非常易變、流竄的媒體,所以作者在每章中不忘提醒讀者,音樂與形塑文化消費、社會集體性意義的生產之間的關係是因地制宜的,並藉此將嚽讀者的視野拉到音樂作為社會性酵媒這個特質。

  本書有意突破傳統英美觀點,亦不乏世界各地實例,有興趣的讀者在閱讀之餘,不妨進一步探索非洲裔的英美國人與流行音樂的文化關聯,以及創作領域的社會分析。總的來說,這是一般讀者入門英美流行音樂相當有用的工具書,也是一本介紹流行音樂中的台灣樂迷,本書論及雷鬼、饒舌及邦加拉音樂的篇章更是深化音樂視野的養分。

  何東洪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社會系助理教授、樂評人,專長為流行音樂產業研究,曾任「水晶唱片」與「公視」記錄片製作企劃。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林恒毅
/ 台灣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2005.06.10看林恒毅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本書說明了金字塔的構造,闡明金字塔並非如一般多數見解所認係「法老的墓室」,而明確指出,金字塔係一「祭壇」,且其比例及構造係仿自「K2」山,完美的比例計算,即便金字塔內之通道亦然,洽與地球.地心有不謀而合之處!

作者認為「K2」山中有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其曾親自前往「K2」照訪,於臨門一腳之際巧遇山崩,最後無功而返,徒留憾事,頗耐人尋味!





其 他 著 作